宜都曲坛,锦上添花
2015年以来,宜都市戏剧曲艺家协会在市文联市文化局的双重领导下,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;弘扬传承深厚的文化遗产,打造融合共通的两江文化特色;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;进一步落实“两为”方针,工作成绩斐然。
宜都梆鼓《谜中情》获得创作一等奖,表演二等奖
一、繁荣文艺创作
1、创作表演的宜都楠管《分享》、《守望》、《月月忙》、《满堂彩》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。宜都楠管《分享》参加宜都市2015年春节晚会。《守望》参加了第十三届湖北省“百花书会”,由主席谭金华、副主席彭世荣创作,由副主席周巧林、会员王星、李超等表演,并获得创作二等奖、表演三等奖。由主席谭金华、副主席彭世荣创作的宜都楠管《月月忙》参加宜昌烟草系统首届职工文艺汇演,获创作表演一等奖。
今年协会主席谭金华、副主席彭世荣、申应平、周巧林对楠管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和创新,由原一个人说唱改为众人说唱表演,进出角色,演绎故事,导演谭金华大胆的用夸张的手法,载歌载舞,说、唱、表、白、数,亦庄亦谐,演员们在台上表演大大方方,潇洒自然,专业规范,副主席申应平在楠管的改革创新上用了不少的心思,提了许多好的建议,副主席彭世荣在表演和唱腔的规范上下了许多功夫,使之提高不少,最终让楠管登上了大雅之堂,见了大世面。其间宜昌市曲协主席吴聂宝、副主席文耀堂、侯毅等几次到宜都现场对楠管进行指导。省曲协专家们也对楠管改革创新给予了肯定和赞赏。
2、组织创作专班,并请来省专家进行指导创作宜都梆鼓《谜中情》,此节目参加了第十三届湖北省“百花书会”,获得创作一等奖,表演二等奖。于10月份参加了第二届湖北省艺术节,并入围中国艺术节。梆鼓《谜中情》从5月就开始采风创作,主席谭金华、副主席申应平、周巧林、方金梅在剧本创作和音乐创作上提供了些好的点子,反复修改,字斟句酌,导演谭金华不厌其烦为演员们说戏,做示范,点点滴滴,注重细节,副主席申应平,会员张家芹领衔主演,从每一句唱腔,道白、身段,反复练习,精益求精。副主席方金梅、副秘书长刘蜀娟带领伴唱一班人,认真练唱、说、表、数和击鼓,真是台上一分钟,台下千日功。整个剧组在几个月的训练中确实应了口号“流一身汗,脱一成皮,为百花书会出力为省艺节献礼。”
小品《吴良新打官司》、《顶搓板》、《消防队情歌》《消防安全培训》下乡演出160余场。给乡亲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。
3、由副主席彭世荣创作,主席谭金华编导,情景表演《点状元》在杨守敬书院景区3月8日开园仪式上上演,收到了很好的效果。2015年1月由副主席谭金华为远安花鼓戏团编导排练的湖北大鼓《“三个远安”要点赞》,参加了远安县2015年春晚演出,获得好评。
4、由协会主席谭金华创作的宜都梆鼓《风雪密电》、《桔园飘香》,副主席彭世荣《邋遢胚成家》、《老张的梦想》在宜昌曲协主办的“三峡曲苑”发表刊登。
副主席兼秘书长方金梅除了做好剧团的编导、财务工作外,协会的上下联络、填报各种表格、通讯等文档资料,都是她在辛勤的劳作。有时忙不过来,会员周思佳、李超也帮了不少的忙。他们都是任劳任怨,踏踏实实。协会副秘书长张浪、张运红、陈玉林、杨培新他们分别活跃在基层文化的阵地。组织操办了各类文艺活动,丰富了群众文化的生活。真正做到了群众的贴心人。
楠管《守望》获得创作二等奖,表演三等奖
二、注重人才的培养
协会主席谭金华同时又是剧团返聘的艺术顾问,她利用一切时间给年轻的演员们和会员上表演课,一招一式严格要求。从理论到实践不厌其烦的讲解和示范,大胆的培养新人。如:周思佳、黎园元、方微伟等,让她们有了飞跃性的进步,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首肯。对于有一点点表演经验的演员也更加的从严要求,使周巧林、方金梅、刘蜀娟、何小丹、薛莲、王星等在人物的塑造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。表演更加成熟。副主席兼秘书长方金梅被评为宜昌市曲艺家协会先进工作者,宜昌市文联2014年度先进个人。
2015年5月底,剧团委派谭金华、彭世荣、周巧林、王星、刘蜀娟、赴宜昌文化局学习,听省专家关于“舞台艺术创作”的讲座。6月底,协会副主席周巧林受宜昌市曲艺家协会的委派,参加湖北省文联.省曲艺家协会主办的创作表演高级培训班,通过学习,受益匪浅。同时在今年的10月,协会推荐申应平、周巧林、方金梅、张家芹加入省曲艺家协会。11月中旬协会主席谭金华参加是文联组织的赴甘肃等地采风学习。
三、积极组织参与各项大型文艺活动
宜都戏剧曲艺家协会的基地在市歌舞剧团,大部分的会员也由此产生。协会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,联手歌舞剧团参与社会各界的大型文艺活动。
2015年10月19日宜都市政策理论下基层宣讲活动,由协会副主席彭世荣宣讲的“四个全面”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。宜都梆鼓《谜中情》将于今年参加宜昌市2016年春节晚会。曲协主席谭金华将于2015年12月出席湖北省曲艺家协会代表大会。
宜昌市曲艺家协会
2015年11月19日